Search

『專業者』『講課』跟『教課』差異在哪,老師跟講師又有什麼不同?

昨天有個上課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『專業者』『講課』跟『教課』差異在哪,老師跟講師又有什麼不同?

昨天有個上課的同學,回到家私訊我,她說她也有在授課,但是跟我專業領域不同,但覺得我的課程,有著身為教學者不可或缺的細節,希望我能打一篇文章分享

首先,老師跟講師的不同在於...

講師:將學到的知識及專業,透過『分享』傳達出去
老師:將學到的經驗及專業,透過『教學』傳授出去

一個好的講師,有辦法分享專業及經驗,但是一個好的老師,必須要有辦法將資訊送進學生體內,對學生來說,其中最大的差異是『聽』跟『學』,講師有時候就像是表演者,老師卻像是能力傳授者。

而身為一個『手機攝影教學老師』,必須要有以下這些特質

1.對攝影的基礎認知,對各廠牌初中高階相機與鏡頭及攝影理論,也需要有初步的了解,可以隨時輕易回答出學生對攝影及各廠牌器材的疑問、也就是說對相機的資訊及認知也是要隨時更新的。

2.而手機攝影師,又多了必須要精通各廠牌手機攝影特質及屬性的知識,更困難的是手機廠牌比相機要多,而出新機的頻率也比相機高,每出一隻新的手機,也需要即時更新腦袋中的手機資訊庫,才有辦法跟上手機攝影的趨勢及認知。

3.非常了解各種手機APP的功能性及易用性,市面上手機APP非常多,必需經過反覆且大量的實測,才有可能篩選出適合用來教學的APP,並且講師本人需要精通APP的各種功能及優缺點,懂得交叉運用,修改授課用詞,轉化成課程內容。

4.透過專業及各類手機器材,完成攝影教學作品,而教學作品必須要有一個『親民』特質,親民特質的意思是,就算是非專業者也可以易懂好學,畢竟來上課的,是來『學的』,不只是來聽而已,所以一個好的教學老師,並不會太常在課堂上拿出,那種學生遠不能及的作品去炫技,就跟我之前分享的一樣,我在拍攝的時候並不會盡全力,修圖也不會太複雜,主要是希望我的作品是學生們來學習,也可以大大降低學習的時間成本。

5.分享專業很容易,但是要將專業送進群眾心裡卻很難,或許有人會說,每個學生心態不同,學習多或少也會有所限制,這句話當然沒錯,但是一個好的老師,會一直不斷改良自己的用詞用語,說話談吐方式,課程表達手法,課程內容等,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慾望,這就是老師需要具備的 [語言魅力]技能。

結語 : 各行各業的講師,老師,講座,分享非常多,但其實也不少授老師在教課時,卻採用了講師會用的講課方式(簡單解釋是,只有分享專業,並沒有真正傳授專業)

所以大家未來在選擇各種課程時,可以多自己思考一下,自己是想去聽的,還是想去學的,自己是想聽經驗分享的,還是去學習專業的。

備註 : 具備專業不一定會分享專業,會分享專業不一定能傳授專業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